【茶文】何止于米,相期于茶
2018-11-10 15:08 来源:津乔普洱 关注量:6248
余秋雨的在《极端之美》中说,“依照'独有性、顶级性、具体性、共知性、长续性'的标准考量,能够全然通过的中国文化极品就很少了。在我眼前只剩下了三项:书法、昆曲、普洱茶。”
中国茶类多不胜数,普洱茶以其独特的“长续性”脱颖而出,偶尔遇到老茶人拿着一饼茶,对90后和00后的孩子说:“这茶在你们出生前/时,就做出来了。”这片茶后面的那些茶树,可能已经看过了数百年的日出月落,和一代又一代的茶人。
有时候品一杯有年份的普洱茶,不禁会感慨,普洱茶怎么会有如此生机,不只是年份在延长,茶汤也在变得更好。
还可以再好吗?带着这个问题,很多制茶名师花数十年钻研茶树和技艺,茶人藏一饼中意的茶和它一起变老,期待与在它脱胎换骨的一天重逢。
这让人想起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,为同庚好友金岳霖在88岁大寿上写的一副对联——“何止于米,相期于茶”,期寄二人不止于八十八,二十年后的108岁,依然可以同案再聚。
米和茶指的就是“米”寿和“茶”寿,也是日本茶道最先提出的两个雅称。健康长寿,想必已是很多人对于亲朋好友的祝愿。其实除去祈愿长寿,这句话还有更深的意思:
米是果腹生存的食物,但求温饱;茶是形而上的文化层面,不仅仅是解口腹之欲,更在于修身养性,暗喻再攀精神的高峰。
前段时间在津乔的0708中期茶昆明品鉴专场,有茶友说,品0708不由回想到十年前的自己在做什么,十年后再品一品这款茶,也许还会想起这个有茶、有故事的下午,到时候一起喝茶的人里,希望还会有今天遇到的人。
一生中经历过的茶会,大多数可能都是“一期一会”,相期于茶,更是一种珍贵的约定。届时,杯中的茶汤会不会更醇厚?面前的人会不会更知心?心有所向,未来可期。
转眼,津乔也即将迎来第一个十周年纪念,回望过去,津乔所做的每一饼茶,每一次茶会,在不同的地方,有不同的人陆陆续续加入。有人在“三生·藤条”的木框上写下寄语,于是津乔创作了“十二春秋”的留白;有人在津乔的某个店喝了一杯茶,从此与茶结缘。
彼此相识、相伴是一个美好的过程,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茶室,喝一杯普洱,从茶园到茶杯,了解余秋雨笔下“极端之美”的普洱茶。
茶被更多需要的生活越来越近,未来还有什么滋味的茶,什么样的故事,我们都将有一个不变的约定:“何止于米,相期于茶”。
热门推荐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