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视点】知行合一,最好的做事秩序。
2017-07-14 17:16 来源:津乔普洱 关注量:4161
无规矩,不成方圆。从小长辈就给我们讲道理,后来我们开始给下一代讲道理。人一生要懂得很多,有是非明辨、观念道德,有为人处世、人生追求。今天我只推荐一条,那就是“知行合一”。无规矩,不成方圆。从小长辈就给我们讲道理,后来我们开始给下一代讲道理。人一生要懂得很多,有是非明辨、观念道德,有为人处世、人生追求。今天我只推荐一条,那就是“知行合一”。
在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内,“知”与“行”就是个重要的议题,《尚书》中有一句话: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”说的是懂得道理并不难,实际做起来就难了。只有把“知”和“行”统一起来,才能称得上“善”。致良知,知行合一。是阳明心学的核心。先有致良知,而后有知行合一。
致良知
良知直指良心,叫做天理,是人与生俱来的、天赋的道德意识。致良知,即达到人皆有之、与生俱来的自性、本心、善根、智慧,最终达到万物一体、与宇宙同化的圣贤境界。
我们平时所认为是正确的想法,可能无形中已经被我们个人的欲望和偏见所影响,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者很难舍去。显然,“致良知”是有高度的,但指明了方向。
知行合一
“知行合一”是“致良知”更深层含义,也是“致良知”的方法。说的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践行其事,是密不可分的。阳明倡导知行合一,反对“知而不行”,想而不做。这在我们现实有很深刻的意义。就如常说的“说一套,做一套”,行不达,再深刻也无非是空想,算不上“知”。
阳明认为:“良知,无不行,而自觉的行,也就是知。”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。“知行合一”浅层之意是思想与行动达到高度统一,而精髓在于通过“知”与“行”,达到“去恶为善”、“去人欲,存天理”之工夫,达到“致良知”的境地。
这也就是“知行合一”高明的地方,“去人欲,存天理”是很高的境界,需要慢慢区体会和修炼,所以“知行合一”是没有止境的。
知与行应该以怎样一种关系存在呢?在传统儒家的知行观中,“知”、“行”是分离的。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朱熹的观点,他认为知先行后、知轻行重、知行互发,到后来,王阳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了“知行合一”,将儒家学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做事秩序,知行合一
对做事也是一样,我们认真做事并标榜成果,但是无形中也可能被个人私心、偏见干扰影响。“去人欲,存天理”,“知行合一”是最宝贵的做事秩序。
津乔认同并且一直通过制茶来参悟“知行合一”理念:深入探寻茶的本性,茶之于人之本性。数年来,津乔“合一系列”推出了为数极少的几款茶品:“三生·藤条”、“癸巳·藏雪”、“甲午·冬泽”和“乙未·寒土”,通过做茶,思考并实践着对“知行合一”的探索学习。
气候特征对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影响,津乔对于气候一直密切关注,并选用关联性较强的原料来呈现和记录那些特殊气候和特别的滋味,才有了“藏雪”、“冬泽”、“寒土”;“三生·藤条”是从茶树的特殊养护方式作为创作出发点。
三生·藤条:藤条,乔木古茶树之异者。三即天地人。身为万物之灵长,藤条茶树受天地阴阳之滋润,再经茶农长期修采而养成,故有“三生藤条”。藤条茶因其枝条纤长、芽叶少产,形成饱满而独特的气韵。
藤条茶素有“茶山上的艺术品”的美誉,有着延续性的“三生·藤条”制作完成,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如约而至。通过茶汤,与您一起慢慢品悟人生哲理。
热门推荐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