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茶百科】勐库茶区味觉版图(上)——走进东半山
2017-05-10 15:10 来源:津乔普洱 关注量:6577
在普洱茶的三大产区中,临沧双江勐库镇是重要的产地之一,勐库大叶茶作为普洱茶的原产茶种,也深受广大普洱茶友的喜爱。
东半山与西半山
我们常说的勐库产区,其实是由很多山头、茶寨构成的,主要分为东半山和西半山两个区域。之所以这样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缘故,勐库的地形是 “两山夹一河”,两山中,一座是邦马山,一座是马鞍山,一河为南勐河。邦马山与马鞍山对峙,南勐河经流两山之间,勐库人将南勐河东边的山称为东半山,西边的则称为西半山。虽同为勐库大叶种,两山的茶会有哪些不一样?今天,我们就从东半山开始了解。
勐库东半山上,主要产茶的几个寨子有那蕉、坝糯、那赛、邦界、忙蚌、东来、正气塘等。
东半山——藤条茶的栖息地
在勐库镇东半山的大部分古茶园里,随处可看到一种形似柳条的茶树,这种茶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,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,整棵茶树带有一种飘逸的姿貌。这种枝杈呈长藤状的茶树被称为“藤条茶”。
勐库东半山拥有规模最大的藤条茶园,其中产量最高的应属东半山坝糯村,现今坝糯保留的藤条茶园然有1500亩,面积位列勐库第一。其次,东半山的腹地那蕉——顺着亥公村委会往上至那赛,继续绕山朝上到达那蕉,一路上都是藤条茶,藤条交织缠绕,蔚为壮观。
悠久的种茶历史
早在明代,东半山就已经名扬四海,当地种植茶、产茶的历史则更早。但据考证,藤条茶的栽培方式是清朝中期(200多年前)汉人逐渐由东面迁入东半山后带进来的,从东半山最大的古树藤条长度推算,也与汉人进入勐库时间相符。后来这种茶树养护技术经勐库少数民族的发扬,形成后期藤条茶的大规模栽培。
藤条茶栽培技术
藤条茶是一种“去顶养标”的茶园园艺,即采摘时每根枝条尖端发出的新芽只留下两个芽头,每个芽头下边留两片嫩叶,多余的芽和叶带根连蒂全部抹去,以防藤条生多余枝杈,茶芽发出时长在每根主藤和岔藤顶端,形成顶端优势。10至20年后,茶树开始形似藤条,年岁越久藤条越长,目前勐库东半山藤条长达4、5米。
带“马蹄”的藤条茶采摘方法,保证茶树形成顶端优势。
地理环境
东半山海拔1815米,年平均气温15.58℃,终年云雾笼罩,植被繁茂,生态环境良好,是茶树的理想之地。因东半山向阳,光照充足,这里茶树长势高大,树冠开展,叶密且被多绒毛,茶叶更具阳刚之美,苦重而涩轻,茶质醇厚,滋味浑圆饱满,气韵悠长宜人。
津乔合一系列茶品“三生·藤条”,选取勐库茶区最具代表性的“三个藤条古茶园”优质原料,是津乔藤条茶中的代表作。
津乔·邦界,纯料古树系列茶品,2012年首次推出,目前共有2012、2013、2017版。
津乔·那蕉,纯料古树系列茶品,2011年——2017年连续推出。
津乔·坝糯,纯料古树系列茶品,2015年首次推出,目前有2015、2016版。
藤条茶形态优美,数千亩藤条茶遍布东半山,藤缠树,树缠藤,藤缠藤,远远看去,如同天然织成的藤网,令人惊叹。可以说,藤条茶是先人用时间打磨出来的茶山上的艺术品,并以其阳刚之美的独特品质成为东半山的名片。
热门推荐RECOMMEND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