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文百科 企业新闻 新品上市

从茶史与茶种,窥见勐库产区对滇红茶的贡献

2025-01-21   来源:津乔|匠制纯粹好茶   关注量:184



所有茶类中,红茶可以说是最具口感包容性的茶类,深受东西方人喜爱,并在欧洲衍生出精致的下午茶文化,逐渐成为世界级茶饮。


放眼全球众多红茶产地,作为以大叶种著称的云南红茶,更是以其卓越品质在“挑剔”的国内市场深入人心。而谈及滇红的辉煌,不得不提及勐库,它为滇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

- 优质茶种,提供种质资源 -

| 内质丰厚,适制性高 |


1938年,为振兴中国红茶产业,中国茶叶公司的冯绍裘先生来到云南凤庆试制红茶,成功创制出 “滇红茶”。



当时,为寻得品质上乘的原料,他曾多次前往交通闭塞的勐库产区收茶,并将勐库大叶种茶籽引入凤庆进行培育,这一举措为滇红的诞生奠定了优质的原料基础。50年代,凤庆茶厂组织推广红茶技术,临沧多个地区派人学习,双江勐库也在其中,技术站的设立也使得红茶制作技术在勐库得以传播和发展。


到了70年代,红茶制作机械的发明,更是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,滇红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
滇红创始人冯绍裘


技术传承推动滇红发展 -

| 制茶匠人,默默坚守 |


进入80年代,机械化生产更加普及,凤庆滇红因其品质上佳而广为人知。然而,整个云南红茶的发展是地域化的,勐库等滇西南很多地区的红茶,一直为滇红的出口默默地做着贡献。


以津乔茶厂的前身——1962年建设的国营勐库华侨农场茶厂为例,在统购统销的六七十时代,不仅坚守“晒青茶(生茶)、蒸酶(绿茶)”等传统制作工艺,也肩负起红茶生产的重任。



津乔精制厂内保留的上世纪红茶制茶机


那批拥有30余年红茶制作经验的师傅们,有部分迄今依然在津乔茶厂工作,他们的技艺成为了滇红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如今,这些宝贵的红茶工艺经验仍在津乔茶厂得以传承和发扬,当年的红茶标本也成为了茶厂珍贵的宝藏。


1962年津乔茶厂前身华侨农场生产的红茶标本,现由津乔茶厂收藏。


机遇错失,茶香仍留底蕴 -

| 交通不便,隐姓埋名 |


滇红原料中,凤庆大叶种功劳显著,但它与勐库大叶种存在亲缘关系。据考证,在普洱茶兴起之前,勐库大叶种的原料就被大规模地用于制作红茶。


勐库虽坐拥优质茶叶资源,但双江更靠近祖国边疆,山区面积占比高达96%,邦马山与马鞍山最高海拔都超过3000米,两条大山脉一东一西、一左一右形成了两个天然屏障,导致交通极为不便。1939 年,政府综合考量后,选择交通便利、文化基础好的凤庆建厂,勐库大叶种红茶因此“隐姓埋名”。



传承1962,再现经典魅力 -

| 复刻经典,技艺重生 |


新千年后,普洱茶热潮兴起,勐库大叶种用于制作普洱生茶成为主流,其制作红茶的历史逐渐被人们淡忘。


时隔60年,津乔复刻当年的老厂选材和发酵工艺,推出“传承1962”古树晒红。原料采用被“滇红之父”冯绍裘特选的云南大叶种,发酵后理条晾晒,最后筛分出一级料,用来呈献“传承1962”。



茶品一袋5克,12袋一小盒,48袋一整合。开袋可见根根直立、金毫密布的茶芽,冲泡后,热带果香四溢,茶汤橙红明亮,茶毫闪烁,滋味甘甜细腻,杯底蜜韵悠长,让世人再次领略到勐库红茶的独特魅力。



不论是计划还是偶然,勐库红茶都成为了不可忽略的美妙滋味。


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多样发展,我们将有机会看到更多历史的重拾和对经典的不同诠释,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情怀。我们也有理由相信,勐库红茶将在未来的茶文化中,继续绽放其独特的光彩。



上一篇:寻找鉴级之韵,品味一场殿堂级名山熟茶盛宴

下一篇:品质熟茶鉴赏时代,我们为什么需要更进阶的好茶?

看完觉得怎么样?点个赞再走吧

已有3人点赞